简单的逻辑学经典语录(《简单的逻辑学》读书笔记)

2024-04-10 12:52   geyange.com

简单的逻辑学经典语录

每个人都知道逻辑学很重要,但是逻辑学究竟是什么呢?逻辑学是一个人的底层思维,是能够发现事情的真相并能够将其从谬误中剥离出来的方法。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都使用了逻辑学,只是我们没有太过于关注;比如我们在解决一道数学题时,我们会根据所要得到的结果进行倒推:要得到这样的结果,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B,而经过对所给条件的推理可以得到这个条件B,故可以得出这个结论;在解决数学题的时候逻辑是很清晰的,但是在生活中,要经过清晰的逻辑证明得到想要的结论,是有点困难的。因为在生活中,我们很大概率上会有情感的波动,而在情感强烈时,我们的理智和逻辑是不清楚的;然后,由于逻辑学知识的匮乏,我们不知道对一个论点从哪方面进行分析。所以想要正确的去思考问题,学习逻辑学是很有必要的;

《简单的逻辑学》是一本逻辑学入门的书籍。在本书中介绍了很多逻辑学的概念,基本的逻辑学知识。主要从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学思维,以及最后介绍了错误逻辑学思维的来源和类型

第一部分:逻辑学的基本知识

首先当我们在进行认知的时候,流程是怎样的?首先一个观点在客观世界一定有所来源,来源于客观事实;然后我们对客观事物产生观念;最后通过语言对我们的观念进行表达,与别人进行沟通。在这三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注意点:.

首先观点来源于客观世界的事实。

什么样的事实有真实性呢?该事实与客观世界是相统一的才具有真实性。事实不一定都是真的,因为事实又分为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;客观事实指的是实际存在的,不为人而改变的,并且对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;主观事实指的是存在人的脑海中的对事实的描述,这个事实是不一定正确的,因为主观事实可能会受到大脑自身的影响。

我们该如何判断观点来源——事实的真实性呢?可以通过直接证据(实地考察或者亲身经历)或者间接证据(别人转述、书籍等)进行对事实的考察,并且一定要考察证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;

然后我们对事实产生了观念。观念是对客观世界的描摹,是一个主观的范畴。

什么样的观念是正确的呢?观念正确反映了客观世界就是正确的观念(比如华为是一家中国企业就是一个正确的观念)。

我们该如何判断一个观念是正确的呢?

首先要在客观世界找到对应物,然后对这个对应物的本质进行探索;

如果没找到对应物,或者观点偏离了对应物的本质,那么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(比如奶茶是有益健康的,这个观点就是错误的,因为在客观世界中奶茶有很多的糖分,在一天内摄入太多的糖分有害健康;所以这个观点偏离了健康的本质);

最后语言是观念的表现形式。语言的作用是用来表达我们的观点,与别人进行沟通。

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关于客观事物的真相。所以对语言的要求就是,要表达清晰的观点,要清晰的表达观点。

要进行有效的沟通,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?

合适的语言是指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;

第一步就是要理清自己的观点,寻找到观点的本源;然后预言是观点的表现形式,也要找到要表达的根源——客观事实,重新审视观点的来源;

第二步就是为观念选择合适的陈述;

第三步,为陈述选择合适的词语,要注意避免使用模糊不清和多义词,在使用前要将定义给写出来;并且也要避免使用闪避式语言,闪避式语言就是不能反映作者真实的想法。

逻辑,推理论证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知关于一个事物的真相

所以真相又是什么?真相又分为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;本体真相:一个事物是否存在,更为基础;逻辑真相:仅仅关注命题的正确性,是我们思维语言自动展现出来的。

如何去判断真相?

我们判断的总是一个命题(命题是可以做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);一个真相就是一个真命题,真命题能够通过语言的媒介,将观念与客观事实相联系。所以判断真相就是要判断,命题内容与客观事实是否相符合(符合论);或者命题内容是否与已知的正确命题相一致(融贯说)。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都可以使用这两种方法(逻辑真相更注重融贯说)。

第二部分:如何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

首先探讨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

逻辑学有4个基本原理:同一律、排中律、充足理由律、矛盾律;

这四个基本原理是不证自明的,且是不可以被证明的;基本原理是不依赖任何前置条件的,反映的是基本事实,通过归纳推理法得出;

同一律指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;排中律指对任何一个事物在同一种状态下判断只有“是”与“否”两种状态,没有中间的状态,所谓的“变化中”指的是事物内部的变化,不是从无到有;充足理由律指的是因果关系,一件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原因且本身不是其存在的原因;矛盾律指的是一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状态下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;

2. 逻辑,推理论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现关于某件事情的真相

所以在未发现真相时,我们是处于灰色地带的。真相未被清晰的发现这个灰色地带,可能是因为,现实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,真相不容易被发现;也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所才没能够发现真相。但是真相被清晰认知的那一天总是会到来的。

3. 对事物的探索,从产生原因上进行分析

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分类,分为动力因,目的因、质料因、形式因。

动力因:事物产生的根源,从产生原因上(因果关系),构成因素是主要原因以及工具,主要原因是主体,工具是主要原因要得到某种结果必须要使用的媒介;目的因:事物的目的和作用;质料因:组成这件事物的材料是什么;形式因:决定这个事物是本身的重要特质。一件事物可能不是都具有这四种原因,但是对原因的探究越全面,越能知道这件事物的本质。

4. 定义术语

在前文说过,沟通的过程:首先要理清语言要论述观念对应的客观世界的对象,然后用陈述来表述观念,最后为陈述选择合适的词语。在选择词语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义词和模糊不清的错误。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就要对词语进行定义,也就是定义术语。

定义术语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多义词和模糊不清的错误。

如何来定义术语呢?

首先要找到与该事物最相近的类别,然后描述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大特点。

所以定义术语的价值在于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,一个好的描述可以让我们知道关于事物本质的线索。

5. 命题的概念

刚刚说了陈述,陈述就是一个命题。

对于普遍命题的定义:首先命题本身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,然后要适用于整个类别。普遍命题涵盖的范围很广,但不一定就是不精确的。

普遍命题从量上进行区分分为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。

全称命题适用于整个类别,特称命题适用于一部分。全称肯定命题是强调了整个类别共有的特性;全称否定命题强调了这个歌类别都缺乏某个特征;

特称命题说明只有一部分个体具有(或者没有)某个特性;

然后讲述了逻辑的语言有什么特点:

论证的组成要素是怎样?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?

论证的组成要素是怎样的?

论证是由命题组成的,一个论证的组成要素:论证分为前提与结论(二者都是命题)。二者通过一些逻辑关联词进行区分。

可以通过全称命题前提得到特称命题的结论;但是不可以从特称命题前提得到全称命题结论。

一个命题的结构,是由主项和谓项构成;断言就是将主项和谓项的观念相连接的过程;如果主项和谓项之间观念的联结是符合客观事实的,那么这个就是一个正确的断言,否则是错误的断言。肯定命题是为了将观念相联结,而否定命题是为了将观念进行隔绝。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均有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,肯定命题更加清晰。

对于一个命题的判定

如何将主项和谓项进行观念上的比较?

首先比较的前提是要会判断。判断是命题的基础,通过观念相联结使我们对所处的世界进行陈述。然后比较可以将不同的观念相联结,否则每个观点只是孤立存在的,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。

任何事物都可以进行比较,比较的内容是什么?比较的是一个事物的特性是否与另一个事物相匹配。

比较的相似程度如何判断?首先判断标准是相似特性的重要程度,而不是相似特性的数量(如果一个特性反映了该事物的本质,那么这个特性就是重要的);然后如果重要的相似特性不匹配,即使具有再多的相似特性都不能做出准确的判定。

将比较应用于论证中,主要是为了判断两个事物的相似性。简单的就是类比论证,因为A与B相似,A有某种特性,那么B也可能具有这种特性;

2. 正确的论证是怎样的?

首先一个论证是包含了前提和结论

为了保证论证的正确性,必须保证论证的内容和结构是正确的。

正确的论证包括真实性和有效性;真实性是指论证的内容必须是真实正确的,有效性针对论证的结构必须要是合理的论证结构。

最后的出来的结论只要是符合客观事实,那么这个论证就是正确的。

2. 有哪些论证结构?

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:联言论证、选言论证、条件论证。

1. 联言论证:所有的命题都是真的;那如果这个联言论证是假的,那么所有的命题就是假的。

2. 选言论证:所有的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,其他的都是假的;如果选言论证是真的(大前提),而且A是真的(小前提),那么其他的命题都是假的;如果组成选言论证的所有命题都是真的或者都是假的,那么这个论证就是带有欺骗性的。

3. 条件论证:如果达到了条件A,那么结论B一定会发生;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,因为条件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确切的结论B,所以条件论证并不一定总是可靠的;所以要对条件论证的可靠性进行判定,取决于你对条件和结论的了解程度,以及他们之间的论证紧密性关系;并且如果因果关系不强,那么这个条件论证是不可靠的,且对过去事实的观察,也可以作为条件论证的基础。

最重要且很基础的论证形式:三段论。

三段论是通过观点之间的联结,从而得出结论的论证形式。

结构:每一个M都是P(大前提);每一个S都是M(小前提);所以每一个S都是P(结论)。其中S、M、P都是命题,称为小项、中项、大项;中项用来联结大项与小项,所以论证的关键在于中项。

3. 对论证的内容的真实性要求

一个成功的论证要想具备真实性,论证的内容必须有正确的内容,正确的内容取决于前提的正确与否。

对前提的要求:

首先前提条件要是真实正确的;

然后前提与结论具有强相关性,结论可能性的高低取决于前提联系的紧密程度,若没有强相关性,即使前提是正确的,也得不出结论;

最后前提最好是事实命题,而非价值命题

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,永远不如以事实命题为前提的论断,有明确的评价标准,因为价值会受到挑战;价值命题的评价标准是与反映的客观事实的关联程度;但是如果价值命题依靠的事实命题越坚固,那么价值命题就越可靠

4. 可能存在的问题:

首先论证结构可能会出错。

命题中有主项和谓项之分,其中谓项是特称的。所以在三段论中,中项连接大小项,在大前提中,中项作为主项,是全称的(周延),在小前提中,中项作为谓项,是特称的(不周延),所以中项M必须有一次周延;最明显的错误就是中项出错,起不到连接大小项的作用,中项不周延就是指中项M在所有的命题中全是特称,没有全称的。

然后结论必须体现前提的质和前提的量。

前提的质:区分肯定命题与否定命题;两个前提都是否定命题,结论肯定是错误的,因为两个否定前提相当于中项不周延;肯定前提,否定结论,结论错误;只有有一个否定前提,结论也是否定的,这样的结论结构才是正确的。

前提的量: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,命题的量体现在主项上;前提中有特称的项结论中变成全称项,命题的所有项都是特称,这两种论证结构是错误的。

5. 然后有哪些论证方法?

论证的不同方法: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。

上述讨论都是演绎论证。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的区别是什么?

演绎论证从一般到特别,得到的结论基本上是必然性结论;归纳论证从特别到一般,得到的结论是可能性结论。

论证的基本要素都是前提和结论。演绎论证的前提是全称命题(真实性),经过抽丝剥茧之后得到某个特别的事物的本质。归纳论证的前提是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一系列证据,结论是为了证明这些事物有某种共性(一般性结论);

归纳论证首先要有假设,假设事物共性是什么(假设来源于观察等),然后通过一系列的证据来证明这个假设;需要检测的样本范围要有一定代表性和广度。

6. 最后如何去评价论证的正确性?

首先判断论证是不是一个真正的论证:论证两个组成要素:前提和结论;得出结论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据来支持;

然后如果是一个真的论证,先判断前提:前提是否是正确的,是否和结论具有相关性;

然后判断论证形式:结构是否合理?

最后判断是否可以从证据得到结论:如果得不到则论证失败,如果得到的是可能性结论,可靠性取决于前提的可靠程度。

一个正确的论证最终要与客观事实相符合。

7. 针对前提

因为一个正确的结论是取决于论证内容和论证形式,必须要有真实性和有效性。所以要有一个真实合理的前提,前提首先要是真实的,然后前提要能够与结论有强相关性(什么是相关前提?能够最大程度支持结论的前提)。

如何选择合适的前提呢?

首先要选择强相关的前提,剔除弱相关前提,然后强相关前提中进行精选即可。最后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述,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出正确结论,说服听众接受。

第三部分:举例错误的逻辑思维

最后说了错误的论证是怎样的:

首先非逻辑思维有哪些?

怀疑论,持永久怀疑思想是一种很危险的逻辑思维;事先在推理的过程中设下了障碍,扭曲推理的进程。有两类人:一类人认为根本没有真相这个事情,另一类人认为即使有真相,人类也没有能力去发掘。

逃避型不可知论:即使做了很多的研究,有很多的证据但是依然说不知道关于事物的本质;和普通的承认自己的无知(因为自己对某事物没有认真的研究)是不一样的。

盲目乐观主义和玩世不恭,都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,对事物已经做出了判断。

眼界狭窄,有些人拒绝某些选择仅仅是因为这个选择偏离了他的预想,而不是根据事件本身来限定范围,这削弱了推理的有效性。

感情和论证,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,是很难做出理智的推理的;但是人的思想是避免不了情感的,而且真相不会被情感左右,所以我们在推理的时候要保持冷静,而且不要调动听众的情绪,要让听众自己去发掘真相。

推理的原因,推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现事情的真相;正确的论证不仅仅是正确的推理过程,更重要的是合乎真相,不能为了一己私欲,歪曲逻辑。

论证不是争吵,论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真相,目的不在乎输赢。

真诚的局限性,真诚是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。

常识,常识是对日常生活的事物的敏锐观察,常识可作为推理的基本原则。

然后讲述了一些逻辑错误

主要有两类的谬误: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;形式谬误是由于论证结构错误而导致的,其他的错误都是非形式谬误。这些谬误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,使我们更加了解平常的逻辑错误,而且谬误基本上直接与人类的情感挂钩。

形式谬误:

否定前件:针对条件论证(如果A发生,则B一定发生),如果A没发生,则B一定没发生是错误的论证,因为A可能不是B发生的唯一条件;

肯定后件:针对条件论证(如果A发生,则B一定发生),如果B发生了,则A一定发生了—是错误的论证;

中项不周延;

偷换概念:多义词带来的潜在问题是模糊不清;谬误同时产生于我们以欺骗为目的,故意使用多义词时;

窃取论题:它试图逃避整个论证的过程;表面上来看是一个论证,但实际上不是,把待证明的论证作为一个已知前提,然后证明出了该待证明论证;又被叫做循环论证,有时也被称为恶性论证;谬误要点:首先,命题A被作为命题B的前提条件;然后过程反过来,命题B又成了命题A的前提。

以暴制暴,表述方式:因为___已经完成,所以现在应该做___,这个推理过程依赖假设:先例决定未来的行为;

非形式谬误:

虚假假设,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;

稻草人谬误,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而扭曲别人的论证过程;

误用传统,因为传统有自己的历史,而沿用或者拒绝该传统,传统的价值体现在实践本身,而不是自身的历史;

民主谬误,因为大多数人是这样人为的,所以这个是对的;要对事不对人,在论证过程中,通过一些无关论题的言论来击败对手是错误的;

压制理性: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,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;

滥用专家意见: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做出的主张,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;

质的量化:数字的经验不等同于数字背后所代表的质量的经验;

以出生论英雄;

止于分析:对事物的分解,只能分解合成的产物,而且仅仅分解是不够的,我们还要能把它重新组成整体;

简化主义:当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才会发生;

分类错误: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,而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我们散漫的态度;混淆视听,诉诸情感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;

以笑饰非;以泪掩过;

无力反驳不算证明:不能由于对方缺乏证据都不能成为己方观点成立的证据;

两难陷阱;

以先后论因果:仅仅因为事情发生的先后来断定因果关系的做法就是因果谬误;

情感误导:仅因为信仰等问题就拒绝认识事物;

功利误导:在得出结论的同时,还要知道论证的过程;

避免结论:论证庸俗化:做论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;推理,论证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出结论,不能因为现在得不到真相就放弃得知真相;

简化推理,对复杂的现实,进行简化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是不合逻辑的;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。

第四部分:自我总结

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:首先是从事物的认知过程:从客观事物——观点——语言;介绍了命题产生的原因。然后介绍了一个论证包含的内容,判断什么样的论证是正确的:首先论证本身是有效的,然后前提是否真实,结构是否合理,最后能否从证据得到结论。最后介绍了一些典型的错误逻辑学的思维和类型,部分是形式谬误,另一部分是非形式谬误,非形式谬误中情感原因占了一定比例。
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最近更新

站长推荐

猜你喜欢

标签列表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