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笔记|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》

2024-03-17 04:29   geyange.com

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

自看完《始于极限》之后,最近一连看完三本有关女性主义的书,《厌女》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》《看不见的女性》。如果有阅读顺序,一定要先阅读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》和《看不见的女性》,这样《厌女》和《始于极限》读起来可能就没那么晦涩拗口。

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|上野千鹤子

内容轻松又简明的女性主义入门读物,两天晚上的睡前时间就读完了。

相比于《始于极限》里的对谈者前AV从业者铃木凉美呈现出来的纠结矛盾,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》里的对谈者漫画家田房永子的表述更直接,或者说这本书里田房像一个学生一样倾听上野千鹤子的讲述,田房扮演着和读者类似的角色。

全书围绕着以下5个话题展开——女人为何如此艰难?女人曾经如何战斗?今后该如何战斗?认真思考婚姻·恋爱·育儿!女性主义与性主题。永别了,大叔式思维!我是女权主义者?每个话题下又根据几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展开,那些场景与人也曾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无数次地出现过,读完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。

1 毒母既是压迫者,也是牺牲者

当上野千鹤子直接指出田房女士的母亲“就是个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孩子,让孩子产生无意义的负债感和罪恶感的、普通的差劲母亲!”时,我深呼吸了长长的一口气。因为我自小就看到身边、电视剧里都是类似田房女士母亲的这样的母亲角色,小时候我总觉得是这些母亲自身存在问题,所以我不停警告自己以后长大了不能变成这样的女人。而当我看到上野老师接下来的分析时,我才惊觉自己也陷入了社会环境所构建的“厌女”氛围中。因为“所有女性一旦成为母亲,就会开始对孩子施压。她们既是压迫者,同时也是牺牲者。”

母亲也有阴暗面,母亲未必喜欢生子/多次生子,但迫于父系社会、父亲方的压力,生子成为母亲们的一种减轻压力的生存策略;而在漫长的育儿过程中,无意识寻求社会/父亲认同的母亲,倾向于压迫女儿,比如要求女儿“像个女孩儿样”。

母亲们也并不是总是向男权低头,当母亲不把家庭当作唯一的生活模块,比如加入社区工作、公益活动,做兼职工作,她在家庭中也有更多话语权。直至母亲的社会工作影响到家庭事务,父亲才会表示不满。在母亲这代中,父亲是既得利益者。

2 社会存在A面和B面

当两人继续深入沟通后,田房女士智慧地总结出“社会存在A面和B面。政治、经济、时间、就业,这些都是社会的A面,而B面则是生命、育儿、看护、疾病、残障等等。A面可以通融,B面却无可取代。”“如果B面不提出诉求,A面几乎不会主动参与B面。因为只待在A面是很占便宜的事情”。我国目前婚育率越来越低,很重要的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进入B面进行无偿劳动,一边“丧偶式育儿”、家务全包,一边不受尊重、财务受限制。

想到《82年的金智英》中有一个情节,夫妻两个人受到长辈的催生,金智英的老公轻飘飘地说那就生吧,金智英说,如果做这个决定意味着她要失去梦想、失业,生活要有巨大的改变了。

现在的社会鼓励女性经济独立,却没有减轻生育压力,难道不是在告诉女性,你们既要工作,也要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吗?育儿假、哺乳假虽然是给女性的福利,同样是给女性的枷锁,职场女性要享受福利就要结婚生子,反过来享受了福利,工作晋升上必然会受到影响——无法得到重要工作、被边缘化。

3

女性不是男性的所有物

田房女士还指出:我们对男性解释性暴力伤害时,经常会说:“你想象一下自己的女朋友或女儿是受害者,就能明白这有多惨无人道了吧?”为什么必须要想象成自己的女友或女儿是受害者呢?大家可以想象自己遭受性侵害的反感与痛苦呀,为何要先转化为“自己身边的女人”呢?

与这段类似的对话,也经常在网络上出现,每次一有女性受到骚扰、暴力、强奸等不法侵害的时候,女性大多第一时间就可以共情,而面对无动于衷的男性,抑或是想要争取男性的支持,唤醒男性的意识的时候,女性常常给出的理由是“如果受害人是你的姐姐、妹妹、母亲、女友,你还会如此冷漠吗?你想想有一天你的亲人、你在乎的人也会遭受这些,你能忍受吗?”又或者是当面对性骚扰的话,有女性也会直接对男性说,“你敢对你姐妹或者母亲这么说话吗”?

上野千鹤子说,这种思维模式并不算是尊重女性,而是一种将女性视为男性所有物的大叔式思维

上野千鹤子还提到很多男性面对心上人的时候会说“我会用一生全力保护你”。能说出这种话的男性的潜意识里也是认为“女性的性属性是男性的所有物”,是需要“保护”的一种什么物件似的。

“保护”这个词和“宠爱”一样,都是上位者对下位者,支配者对被支配者做出的事

4 一人一杀

上野千鹤子谈到,没有育儿支援,在大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面临育儿的问题时,不得不逼迫丈夫回答:“你究竟打算如何面对我和孩子?”甚至女性间还流行起“一人一杀”的说法。

在我身边的已婚已育家庭中,每个家庭几乎至少有姥姥或者奶奶一人帮忙育儿,姥爷和爷爷依旧可以下棋喝茶站着聊天,育儿的任务只在女性的代际之间转移

人们好像默认B面应该由女性优先承担,一旦有男性稍微回首B面,周围就会有不绝地夸奖“真是好男人”。正因为有这种夸奖的存在,一部分的男性会时不时如领导下基层视察一样来到B面指手画脚。

在《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》里面上野千鹤子就提到,她周围有很多主妇已经放弃了改造男人了,因为她们觉得说也没用,男人就是那个死样子。然后上野千鹤子又说了一句话,“难道你余生就要向这种人张开双腿吗?”这个女性听后就快绝望地哭了。

如果我们还想要和异性建立亲密关系,就要坚持自己的诉求,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,而不是被男性的逻辑带偏。就是要做到上野说的这种“一人一杀”,在亲密关系中去追求平等,并让男性来配合我们。

5 结婚生子不是女性唯一的人生课题

男性就应该去建功立业,而女性就应该以家庭为重。这是整个社会对两种性别不同的期待,一旦不符合社会期待,就会被指责为没有女性气质。

在既有的社会视角下,一个能在职场上平步青云的女人要么是献出肉体潜规则上位,要么就是模仿男人的霸道独裁,却忽视了女性本身的专业能力。即使事实证明她们具备很强的专业能力,比如拿到了专业奖项、创新了科研发明,可大众只会关注她是否婚配是否打算生娃。

波伏娃曾犀利地指出“人们之所以歌颂母亲,是因为母亲能够让女人毫无怨言地待在家里做家务。他们没有告诉一个两岁、三岁或四岁的小女孩‘你注定要去洗碗’,而是告诉她‘你注定要成为一个妈妈’。人们给她布娃娃,歌颂母亲,所以当她长大后,她就会想到一件事:结婚生子。她坚信,如果没有孩子,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。

可社会不会规训一个男人,“如果没有孩子,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”。

《看不见的女性》里说女孩在5岁时还坚信自己和男孩一样聪明,可当女孩们6岁进入学校之后,这种坚信的比例大幅下降。是什么导致了这种下降?是学校的老师,家庭的父母,周围的大人,是整个社会文化让她们自然而然地往后退。

像波伏娃说的,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社会塑造的。我自己也经常觉得做女人就好像是一种扮演,因为不是每个女人生来都是非常女性化的,都能够像媒体塑造的那么苗条妩媚性感。化妆,穿搭、发型、脱毛、减肥,甚至整形,扮演完美女人耗费了太多精力。

6

女性主义是让弱者也得到尊重的思想

田房:每次女权主义者提出抗议,或是发表意见,都会有人跑出来说“女权主义者肯定很讨厌男人吧”或是“你们是不是想篡夺男权社会”。

上野:还有“女权主义者是不是想当男人啊?”这是彻头彻尾的误解,而且是特别“男性化”的对女性主义的误解。

人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去理解他人,所以女性一旦主张权利,男性就只会理解为:“哦,你想变成我啊。”这是男性想象力的局限,而且这种理解意味着权力游戏中出现了新的竞争者,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。不过在女性看来,“我才不想变成你那样!”“谁要变成这么无聊的生物啊!”。

上野在东大演讲中说:“女性主义绝不是弱者试图变为强者的思想。女性主义是追求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思想”

上野千鹤子还告诫读者:“只要一个人说自己是女权,她就是女权”。“女权是多种多样的,可以说一人一派,甚至更多”。

也正如大法官金斯伯格所说:“我不是要为女性争取优待,我所做的一切,只是要男性同胞们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”。
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格言阁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最近更新

站长推荐

猜你喜欢

标签列表

取消